關於青少年物質濫用

青少年時期」,是生命週期中,非常獨特的一個階段,「快速且持續的轉變」,是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特色,無論在生理、心理、認知等面向,皆由「嬰幼兒期」、「兒童期」、「學齡期」的不成熟逐步轉換而至成熟,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此一時期的各面向發展往往對於下一階段的「成人時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然而,青少年醫學領域,過往在兒科學範疇中,受重視的程度似乎稍有不足;近幾年來,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台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的倡議與努力推動之下,相關發展有大躍進之勢。

關於青少年醫學領域,常被提到的主要有以下幾個主題:青少年生長發育與發展(生理/性徵、神經/認知/品格、心理/社會互動、性向認同)、青少年健康問題、青少年物質濫用、青少年懷孕與避孕等;本文將聚焦在「青少年物質濫用」議題。

 

常見濫用藥物分類

1.     中樞神經抑制劑:海洛因、嗎啡、巴比妥酸鹽類、佐沛眠等。

2.     中樞神經興奮劑:古柯鹼、安非他命、搖頭丸MDMA等。

3.     中樞神經迷幻劑:大麻、麥角二乙胺LSD、天使塵PCP等。

4.     吸入性濫用物質:強力膠或有機溶劑等。

5.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K他命、喵喵Mephedrone、浴鹽MDPV等。

 

常見的青少年濫用物質

1.     酒精(Alcohol)。

2.     菸草製品(Tobacco)。

3.     大麻(Marijuana)。

4.     吸入劑(Inhalants)。

5.     迷幻劑(Hallucinogens)。

6.     古柯鹼(Cocaine)。

7.     安非他命(Amphetamines)。

8.     鴉片劑(Opiates)。

9.     同化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

10.       浴鹽等新興毒品(Bath salts)。

 

全球與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趨勢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在2018年的世界毒品報告(World Drug Report 2018)中指出,全球在2016年,大約每20人就有1人(約2.75億人,佔全球15-64歲族群的5.6%)至少使用過一次非法藥物。同時,約略有3100萬名藥物濫用者患有藥物濫用病症,濫用的藥物對其造成的危害,往往是需要治療的介入的。初步估計,全球大約有1380萬名年齡介於15-16歲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曾經使用過大麻,而這比例大約是5.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報告,全球在2015年,大約有45萬人死於藥物濫用。在這些個案中,大約有16.7萬餘個案的死亡,直接導因於藥物濫用,主要是因藥物過量所致;其餘個案的死亡,則間接導因於藥物濫用,包括不安全的針劑注射,引致HIV病毒、C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所致死亡。鴉片類藥物濫用所造成之危害,仍舊是最可觀的,大約佔所有藥物濫用病症死亡個案的76%。2016年,全球大約有1060萬名針劑注射藥物濫用者,這些人承受最高的健康風險,半數以上罹患C型肝炎,八分之一為HIV病毒帶原者。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2016年,我國藥物濫用個案數,約有2.9萬餘人次,藥物濫用的種類主要為海洛因(50.3%)、安非他命(27.1%)、以及K他命(10.2%)等。另「103年(2014)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報告指出,在台灣,12-64歲族群,約有23萬人一生中曾經使用過非法藥物,終身盛行率為1.29%。以性別區分,男性族群約有18萬人一生中曾經使用過非法藥物,終身盛行率為1.99%;女性族群約有5萬人一生中曾經使用過非法藥物,終身盛行率為0.59%。根據此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12-64歲族群中,菸、電子菸、酒、檳榔、以及非法藥物等成癮性物質濫用盛行率分別為27.9%、2.05%、58.8%、14.7%、以及1.29%。未成年族群(12-17歲),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平均年齡為「14.8歲」;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地點以「家裡(36.3%)」占最多,其次為「同學或朋友家裡(19.2%)」以及「學校(18.3%)」;首次使用藥物的動機方面,主要是「好奇(79.6%)」,其次是「其他(20.4%)」以及「因為朋友有用(18.3%)」。

有關藥物濫用者的主要統計數字,在近年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數字上的穩定,另一方面卻掩蓋了毒品市場正在進行的顯著變化。海洛英與古柯鹼等過往長期可獲得的毒品與新型精神活性物質共用情況日漸增加,處方藥物的非醫療用途濫用也逐漸增加(無論是由合法管道取得或非法製造);特別是以醫療藥品名義販售、供應(常透過非法管道)的藥物,被用於非醫療用途的濫用趨勢,逐漸增加。

 

關於青少年物質濫用的一些事實與趨勢

1.     年輕族群的藥物濫用與其所伴隨之危害最高

在整體族群的藥物濫用報告中顯示,年輕族群的吸毒程度仍舊高於較年長者,除了在傳統藥物濫用,如鴉片類藥物或恰特草(Khat;東非罌粟)。大多數研究顯示,青少年早期(12-14歲)至晚期(15-17歲)是開始藥物濫用的關鍵時期,而藥物濫用可能在18-25歲的年輕族群達到高峰。

2.     大麻是年輕族群常選擇使用的濫用藥物

來自西方國家的證據顯示,由於大麻取得容易,且一般認為其危害風險較低,使得大麻成為青少年時期開始藥物濫用最常見的物質。大麻常常與其他濫用藥物併用,並且往往是先開始吸食大麻,進而接觸其他濫用的藥物。

3.     年輕族群的藥物濫用有兩個極段類型:夜生活場所的俱樂部藥物,以及街頭兒童所使用的吸入劑

年輕族群的藥物濫用型態因國家而異,並取決於年輕族群的社會經濟狀況。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恰如其分地描繪了驅使年輕族群藥物濫用的情況,一方面,在娛樂場所的藥物濫用,目的在於增加興奮刺激並加強體驗;另一方面,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年輕族群,則依賴藥物濫用來應對人生困境

在這兩種情境中所使用的濫用藥物差異很大,俱樂部藥物如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古柯鹼、K他命、麥角二乙胺LSD、液態搖頭丸GHB等,普遍被使用在高收入國家,一開始僅在某些狂歡派對中被使用,但後來逐漸被氾濫使用於大學酒吧、居家派對或演唱會。至於在街頭的場景,最常被使用的濫用藥物是吸入劑,包括油漆稀釋劑、汽油、油漆、修正液和黏著劑。

很多街頭兒童可能會遭受到身體虐待或性虐待,藥物濫用成為他們應對街頭嚴酷環境的一種方式。他們選擇使用這些物質,通常是因為這些物質價格低廉、合法、容易取得、又能夠迅速獲得欣快感。

4.     年輕族群使用有害物質的方式很複雜

年輕族群開始使用有害物質的途徑與過程,往往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且非其所能控制,這些多重的因素,往往驅使青少年走上物質濫用的不歸路,包括:個人層面因素(包括導因於社會影響的行為與心理健康、神經發展與基因變異)、微觀層面因素(父母親與家庭功能、學校與同儕影響)、以及巨觀層面因素(社會經濟與物質環境)。

然而,這些因素對個體的影響因人而異,並非所有的年輕族群都同樣的容易走向物質濫用的道路。並沒有任何一項單一因素,能夠輕易地驅使個體濫用物質;反之,有眾多的案例告訴我們,這些因素與其影響,皆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整體而言,當危險因素出現在年輕族群生活中的某個特定階段,而同時又恰巧缺乏保護因素,兩者加成的結果,導致年輕族群的物質濫用

相較於沒有物質濫用問題的人,具有物質濫用問題的族群常受下列因素影響:早期的心理與行為健康問題、貧困、缺乏機會、孤立、缺乏父母親的家庭參與、缺乏社會支持、負面的同儕影響、以及學校設備不良等。

對青少年來說,有害的物質濫用對其有多重的直接影響,青少年時期的物質濫用增加了失業風險的可能性、生理健康問題、社交關係失調、自殺傾向、心理疾患、甚至是較短的平均餘命

 

 

5.     貧困與欠缺提升社經地位的機會,導致年輕族群牽扯入濫用藥物供應鏈

年輕族群常被牽扯入濫用藥物的栽植、製造、生產、與販運之中,因為欠缺提升社經地位的機會,年輕族群可能藉由販售濫用藥物來賺錢或補貼微薄的薪資。

受到貧困影響或身處弱勢群體(如移民)的年輕族群,可能會加入犯罪集團組織,並進一步被脅迫參與濫用藥物的栽植、生產、販運、與地區交易。在某些情況之下,年輕族群為了尋求刺激以及當地團體認同,而被牽扯入濫用藥物的供應網路。

犯罪集團組織可能傾向於吸收兒童和青年人從事濫用藥物的販運,主要是因為年輕族群血氣方剛,即便他們面對警方或其他的競爭組織,此外,年輕族群較容易聽命行事。至於捲入跨國市場非法濫用藥物的年輕族群,往往隸屬於大型犯罪集團組織,被當作「騾子」,負責跨境運送非法濫用物質。

 

青少年物質濫用在各個層面的風險與保護因素

預防兒童與青少年的藥物濫用,需要聚焦在各個面向:個體、家庭、校園、社區。

1.     個體:「早期出現的好鬥行為」相對於「自我克制」。

2.     家庭:「缺乏家長的管教」相對於「家長的關心與監督」。

3.     同儕:「同儕間的物質濫用」相對於「較具學術能力的同儕」。

4.     校方:「容易在校園中取得藥物」相對於「嚴格取締藥物的校園政策」。

5.     社區:「貧窮落後之社區」相對於「具堅強社區聯繫的環境」。

 

 

預防年輕族群藥物濫用與伴隨產生的健康問題,需要有科學研究理論支持的理解文化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年輕族群的個體都同樣的容易嘗試物質濫用,而一旦開始藥物濫用,也不全然都會進展而導致藥物濫用病症。誠如先前所提到的,與藥物濫用病症有關的風險因素,往往不是年輕族群自己所能主動控制的;但同樣的,這些風險因素,往往也是我們能夠試著去預防的。

惟有同時強化保護因素,以及減少、預防風險因素,才能成功地預防物質濫用的嘗試,進而預防物質濫用病症的進一步發展。加強年輕族群與他們的家庭、學校、以及社區的正向緊密聯繫,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策略。這些預防措施,應該要盡早啟動並開始介入,不管年輕族群是處在兒童、青少年、或者青年等不同的發展時期。

 影響青少年物質濫用的諸多因素(例如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父母親的疏忽),往往與其他諸多的風險行為以及健康狀況有關(例如輟學、違法行為、攻擊性行為、暴力行為、自殺嘗試);有效的預防藥物濫用,將能夠預防這些風險行為

 

小心!新興濫用藥物就在您身邊

燙傷處理五步驟:「沖、脫、泡、蓋、送」。

對抗腸病毒五要訣:「濕、搓、沖、捧、擦」。

拒絕毒品五大絕招

1.     直接拒絕:「要High一下嗎?」「我不要!」

2.     遠離現場:「要High一下嗎?」「我有事!走先!」

3.     轉移話題:「來一顆吧!」「最近有部電影不錯!」

4.     自我解嘲:「要High一下嗎?」「High一下我就畢不了業了!」

5.     友誼勸服:「是朋友就來一顆!」「是朋友就一起打籃球吧!」

拒絕新興濫用藥物,別因一時的好奇,而造成一輩子無法挽回的遺憾!

作者

兒科,何宗融醫師。

 

參考文獻

1.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ition

2.     UNODC World Drug Report 2018

3.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文宣以及相關出版品。

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3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