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並非成人的疾病,根據統計,孩童發生睡眠睡眠障礙的比率約為25%。孩童晚上睡不好,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嚴重的情形會造成孩童白天容易頭痛,注意力缺失及自信心低落,有些孩童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症候群,長期吃注意力缺失症候群的藥物不見改善,其實是睡眠障礙問題。未治療的孩童長久下來,甚至會有智能不足的情形。現在社會步調加快,父母親越來越忙碌,孩童上安親班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家庭甚至只有在上床睡覺前家人才會見面,因此睡眠的角色更加重要。

    要了解睡眠障礙,須先了解睡眠生理學:整個睡眠-清醒週期是包括清醒狀態、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在28周早產兒就可利用腦波記錄到睡眠-清醒週期的變化,隨著年齡的成熟,在整個睡眠週期大約60~90分鐘,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會互換一次,也就是說八各小時的睡眠中,會有四次的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新生兒平均一天需要16小時的睡眠,兩歲時要12小時,到了十歲時約10小時。

    當孩童愈到睡眠障礙時,做家長的可能需要做一些紀錄:(1)就寢時間和睡著所需的時間(2)早上起床時間和如何起床(例如利用鬧鐘)(3)驚醒:幾點,持續時間長短,有無合併不正常的動作(4)睡眠品質(5)白天精神狀況(6)白天的短睡眠包括幾點,時間長短,需多久才睡著,睡眠品質,短睡眠後的精神狀況。

    醫師問診時會注意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體重或身高是否太輕、太矮或過胖?神經系統或心肺系統有無異常?臉形是否怪異?有無張口呼吸?扁桃腺是否過大等等。睡眠中心的檢查仍是睡眠障礙的最佳工具,整個檢查需紀錄的項目包含睡眠的時間、各個睡眠階段的比率、呼吸中斷的比率、缺氧的次數及程度等等。孩童的睡眠障礙林林總總有二十幾種,以下舉出幾種較常見的睡眠障礙:

(一)呼吸中止症候群:呼吸中止症候群是父母親帶孩童來看睡眠門診的主因,孩童最常見的症狀為打呼、過動症及生長遲滯,嚴重的孩童甚至會出現心衰竭的症狀。睡眠檢查會出現呼吸中止超過二十秒或任何呼吸中止不論時間長短而造成血氧濃度下降4%或心搏過慢,AHI大於1就算異常。理學檢查可見扁桃腺或腺樣體太大、下巴內縮、舌頭太大或內縮。因此診斷須做的檢查包括:睡眠生理檢查、呼吸道軟組織之X光、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一旦確定診斷後依原因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例如:切除扁桃腺、正壓呼吸、減重等等。

(二)猝睡症:是一種神經方面的疾病,由於腦幹中睡眠覺醒中樞的功能出了問題,而產生四大主要的症狀,一為過度嗜睡,例如在白天的日常活動中,在不適當的場所睡著;二為猝倒,通常有情緒上的刺激(如大笑、憤怒、興奮等)所誘發,病人突然膝蓋無力而跌倒或頸部突然失去肌肉張力而向後仰或向前低頭或突然顏面肌肉張力喪失而變得面無表情,講話模糊不清;三為睡眠癱瘓,症狀為患者意識清醒,但眼皮無法睜開,四肢無法移動,持續時間約14分鐘;四為活生生的入眠期幻覺等。此病的盛行率約萬分之六,每個年齡層均可能發生,尤好發於十來歲的青少年,並且男性比例稍多於女性。目前有許多種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發作性睡病的四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個別患者調整進食、小睡及運動的時間。

(三)夢遊症:顧名思義,夜遊症的症狀就是半夜起床,睜開眼睛,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但步伐緩慢且能避開障礙物,好發的年紀是四至八歲,根據統計大約有40%的孩童曾有夢遊症,發生夜遊症的睡眠週期是在非快速動眼期,因此發生的時間是在前半夜,孩童早上起床不會記得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親也常會因此而擔心:如果摔下樓怎麼辦?因此安全措施是必要的,例如:門窗加鎖、樓梯加柵門等等。15歲後會慢慢的消失,誘發因子包括睡眠不足、發燒、過度疲倦、使用安眠藥和一些抗精神病的藥物。精神心理疾患跟孩童的夢遊無關。

(四)夜驚:主要發生在412歲的孩童,盛行率約3%,男孩多於女孩,有時可見到患童有家族史。此症的特徵是從前三分之一晚上的深度睡眠期覺醒,常伴著尖叫,坐在床上哭鬧、躁動,並滿身大汗,瞳孔放大,脈搏及呼吸加快等。不管父母如何向前擁抱安撫,患童仍然持續在不加理會的狀態,依舊哭鬧躁動約1015分鐘,肌肉張力呈現增加的狀態,並且對任何身體上的接觸有抗拒的行為舉動。假如患童被強迫叫醒,孩童意識可能顯得混亂,語無倫次,但不久又睡著,隔天早晨對昨晚發生的事毫無所知。夜驚會隨著孩童的長大而逐漸的自然消失。誘發因子為睡眠不足、發燒及服用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

(五)夢魘:夢魘乃指病人作焦慮害怕的夢,使病患從恐懼中驚醒,且對剛才的惡夢歷歷在目。夢魘一定是在快速動眼期中發生,且好發於下半夜當快速動眼期最強烈密集的時候。不過夢魘的病人,不管作的夢有多害怕,夢裡的動作絕不會表現在現實的世界中。孩童從三歲開始,就可能有夢魘的發生,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夢魘的經驗,到了六歲後,夢魘開始減少而逐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