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小兒嘔吐是小兒科門診或急診非常常見的病症,嘔吐原因很多,有些甚至有生命危險及需要外科開刀。然而,不同年紀的孩子有不同的疾病考量,簡單可分為兩大類:
1. 腸胃型嘔吐:孩童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胃炎或腸胃炎,或便秘有大便阻塞,其次如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盲腸炎、肝炎、膽管炎、食物中毒、或某些藥物所引起; 而對於小嬰兒而言,更要想到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阻塞、餵食過量等,這些也都會引起嘔吐。
2. 非腸胃型嘔吐:最常見的感染是一般感冒咽炎所引起的嘔吐,其次如支氣管炎或肺炎引起劇咳、泌尿道感染、腦膜炎; 還有神經性的嘔吐,例如: 癲癇或腦壓上升等腦部病變所導致的嘔吐; 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嘔吐,例如: 先天性腎上腺增症、糖尿病酮酸中毒等;另外,暈車、懷孕、藥物、食物過敏、心理因素及腦部受傷等,都有可能造成嘔吐。
注意事項
1. 注意嘔吐物的形態及內容物:如嬰兒嘔吐,是否為噴射狀,嘔吐的東西是否含食物或膽汁或血塊或痰,嘔吐的時機是吃完就馬上吐還是不吃也會吐,若是吃完才吐比較可能是腸胃型嘔吐。
2. 嘔吐時有無其他症狀:比方發燒、畏寒、咳嗽流鼻水、肚子脹或痛、腹瀉、頭痛、抽筋、或意識不清等。可做為醫師診斷潛在疾病的參考。
3. 注意是否有脫水現象或低血糖?注意小便量是否減少?唇色是否乾裂?哭泣時是否較不會有眼淚?最近體重有無下降?精神活力是否較平常差很多甚至冒冷汗?
如何處理
1. 應採右側臥,將頭稍墊高或坐著,以免嘔吐嗆到呼吸道,引發窒息,清除口內異物,不要馬上餵食,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2. 準備小毛巾、塑膠袋或容器,以便嘔吐之用。
3. 清潔口腔(漱口或擦拭,清除嘔吐物)、換衣服,去除嘔吐味道。
4. 收集嘔吐物,作為醫師診斷之輔助。
何時送醫
1. 反覆嘔吐超過4-6小時,無法進食,尤其是不吃也吐時。
2. 脫水現象或活動力下降,超過 6 小時沒有小便,尤其1-2歲以前更要小心。
3. 嘔吐物含深墨綠色的膽汁、鮮血,或深咖啡色血塊。
4. 合併其他症狀,如發燒、腹痛、腹脹、腹瀉、抽筋、意識不清、頭痛等。
嘔吐後的處理
1. 症狀輕微者,若無其他不適,可休息1-2小時,先喝少量開水看看;注射止吐藥物後30分鐘到1小時後試喝少量開水,若無嘔吐復發則可逐漸恢復進食,原則上先由清淡流質飲食開始嘗試。
症狀較嚴重而無法進食者,或是同時合併有腹瀉、脫水或其他症狀者,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給予點滴注射營養輸液,且找尋潛在病因,甚致做檢查、住院觀察,必須由醫師作判斷。